2020年10月24日上午,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和重庆市人工智能学会主办,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大学承办、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协办的大数据智能类专业建设论坛在重庆邮电大学成功召开,这也是2020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等高校和企业大数据智能类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现场参会或通过网络直播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特邀报告阶段由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执行院长张清华教授和重庆大学大数据与软件学院党委书记文俊浩教授联合主持。
论坛合影
张清华院长主持论坛
文俊浩书记主持论坛
首先,重庆邮电大学副校长王国胤教授致辞。他谈到,重庆邮电大学作为一所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优势和特色的大学,长期以来坚持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谋划布局,加快推进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我校的计算机专业已有三十多年办学历史,在十多年前成为我国第一批开设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学校,2018年增设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20年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从而不断加大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今年恰逢重庆邮电大学建校70周年,为贯彻市委市府关于“让重邮成为我市大数据智能化的一个实验场所、人才高地、科技高地”的重要指示,学校采取多项举措,努力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的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呼唤新任务。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学校决定实施世界一流学科攀登计划。同时,王国胤副校长表示,衷心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大力关心支持我校人才培养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努力为大数据智能类专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王国胤副校长致辞
特邀报告阶段,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专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焦李成教授首先作《从专业到交叉学科的探索与实践》特邀报告,分析了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特质,并分享了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具有标杆和榜样作用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
焦李成教授报告
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工业大学王万良教授作《人工智能研究进展与专业建设探索》特邀报告,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研究进展和产业发展动向,并分享了“人工智能类”专业和“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思路。
王万良教授作报告
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工作组副组长,北京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王万森教授作《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特邀报告,报告分析了“智能+”概念,指出当前人工智能已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高校要结合各自定位,培养专业型、复合型、交叉型人工智能人才。
王万森教授作报告
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黎铭教授作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思考与探索”报告,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例,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本科专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黎铭教授作报告
华为鲲鹏昇腾高校教学合作总监李鹏先生作了“鲲鹏展翅,昇腾万里,共赢计算新时代”特邀报告,分析了当前计算产业面临的算力供应不足、数据无法协同、应用场景多变、专业技术短缺等挑战,并希望通过加强产学协同育人,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李鹏先生作报告
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于洪教授作了“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一流专业建设工作探讨”的特邀报告,介绍了重庆邮电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历程、专业特色和课程体系。
于洪教授作报告
10月24日下午,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于洪教授、曾宪华教授和王进教授分别介绍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修订情况,论坛协办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代表介绍了教材和资源建设合作思路。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大数据智能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特色教材、在线资源、实践平台、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校企合作、科教融合等内容进行了座谈交流。座谈会由重庆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夏英教授主持。
通过此次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围绕新工科教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一流专业建设等内容,共同探讨了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思路,交流了教育教学成果。此次论坛,为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必将对推动重庆市和西部地区在大数据智能类专业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 政府
- 专业委员会
- 工作委员会
- 地方学会
- 合作伙伴